土雞飼養周期比較長,成本和人工投入更多,雞群出現死亡,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大,我們要盡量避免這樣的死亡,才能獲得更好的利潤。
單純投藥不能控制,怎么才能減少這種冬季晚上的零星死亡呢?
1、防寒,保暖,加溫。
散養雞的雞舍相對性比較簡陋,進入冬季,一定要注意修補雞舍破損,減少賊風,做好保暖。晚上溫度低的時候,可以選擇人工加溫,來幫助雞渡過晚上的寒冷。
很多養殖戶都有一個觀念:散養雞脫溫以后不用加溫。
這個觀念來自以前家庭散養的觀念,家里養幾個雞,根本不用加溫,晚上也沒事,雞凍不死。這個觀念是對的,但是已經不適合我們現在的養殖現狀了。
我們現在養的雞,屬于改良品種,改良的目的是增加產肉,產蛋的性能,對羽毛的選育并不重視,雞的御寒性并沒有那么強。高密度飼養下,更容易相互扎堆取暖。
散養雞晚上不是凍死的,是壓死的,悶死的,因此加溫是為了讓雞晚上更舒適,給雞群中的弱雞舒適的環境,減少扎堆,出現踩踏,悶死弱雞。
2、分群飼喂。
分群飼喂,不是把雞分開管理,這樣并不利于晚上雞舍的保溫。是讓我們養殖戶把雞群中的弱雞挑出來,單獨管理。
發病的中的雞,本身體質比較弱,對溫度更加敏感,晚上被其他雞踩踏,很容易出現傷亡。同時這些發病的雞,也是傳染源,很容易導致周圍的雞發病。
3、對癥治療。
雞群中出現弱雞,代表雞處于發病狀態,這個時候需要解剖,然后對癥治療,來控制病情。
我把治療放到最后,是讓大家明白,如果前邊兩條做不好,管理跟不上,投再多的藥效果都不理想。
這也是散養雞經常問我的問題:為啥病情診斷清楚了,也投藥了,效果不理想,是不是買了假藥。其實更多原因是管理沒有改善,而不是藥不對癥。
很多養殖戶,也想做好保溫,卻找不到頭緒。我就分享一些我在一線經常用到的一些方法,如果使用好,也會減少晚上的零星死亡。
1、棲息架
雞在自然界中為了躲避天敵,晚上都喜歡在高處休息,這樣可以減少危險。雞舍中加入棲息架,不是為了讓雞躲避天敵,而是為了減少死亡。
雞晚上死亡,都是相互扎堆,悶死的雞。雞群晚上都上了棲息架以后,就不會出現相互踩踏情況,及時相互挨著取暖,空間也足夠大,夠雞呼吸空氣。
同時,一些發病的雞不愿意上棲息架,一眼可以看到,方便我們隔離管理。
2、地面墊料
對于地面平養的雞,沒有棲息架,一定要注意保持墊料干燥,及時更換墊料。雞是很聰明的動物,晚上地上涼,它就要找個干燥溫暖的地方。
其他雞的羽毛上更舒適,干燥,因此就相互踩踏,都想在上邊休息,體質弱的雞,就會被踩踏到底下,最后死亡。地面保持墊料干燥,可以有效減少這種死亡。
同時,白天在外邊飼喂,讓雞群出去采食,背風面打開,讓雞舍及時通氣,散發濕氣,減少雞白天在雞舍排泄,從而讓雞舍環境更舒服。
3、降低空間
散養雞的雞舍,就是為了給雞提供休息的地方,不是活動場地。雞舍如果比較大,晚上可以適當用塑料紙進行隔斷處理,減少空間,從而達到保溫效果。